全球“机器人革命”下一个战略制高点

来源:环球时报        发布时间:2017-09-03    

       编者的话:据德国媒体近日报道,国际机器人联合会(IFR)的统计显示,2016年中国工业机器人销售量增长27%,销量占全球近1/3,位列世界第一。据预测,2018年至2020年,中国机器人年销售量每年平均增长15%到20%。这些销售数字真的表明中国正成为全球机器人行业的领先者吗?除了销售,中国机器人产业的制造、研发、应用、产业链等综合实力,究竟在全球处于什么水平?具有哪些发展优势,又面临什么挑战?

  “机器人的崛起将成为下一个改变世界的科技趋势”。在美国科学家约瑟夫·巴·科恩撰写的《机器人革命》一书中,机器人被认为是推动新工业革命的关键。国际机器人联合会(IFR)预测,“机器人革命”将创造数万亿美元市场,这一融合多种高科技为一体的技术革命已成为各国经济发展的下一个战略制高点。那么,中国机器人产业在全球处于什么发展水平?中国最大的工业机器人生产企业沈阳新松机器人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的总裁曲道奎在接受《环球时报》专访时表示,中国传统工业机器人的发展比发达国家滞后一二十年,但在新一代机器人领域,中国有了赶超的机会。

  环球时报:发展机器人产业对各国有什么重要作用和意义?

  曲道奎:现在越来越多的国家把机器人作为国家战略和支撑技术来发展,而不是简单地把它理解为一个设备、一个产品。不管是“中国制造2025”还是德国“工业4.0”,都标志着一个新的制造时代来临。在新的时代下,要求物物相连,物物相通,要从过去的传统设备向智能化设备发展,机器人就起着巨大的支撑作用。新一代机器人将与数据、云、网络做充分融合,在智能化、可感知和交互能力上更有突出表现。

  环球时报:中国机器人产业有多大?主要应用在哪些领域?

  曲道奎: 机器人在中国属于非常新的产业,这几年呈现爆发式增长,真正形成产业也就是最近5年。从2009年开始,全球很多行业都在下滑,但机器人行业在中国市场上的复合增长率一度达到约60%。中国是一个制造业大国,对工业机器人的需求是促进这个产业快速成长的重要因素。

  机器人的应用领域主要有三大类:工业制造、国防安全及航空航天、生活服务。目前,机器人在全球及中国最大的应用领域是工业领域,汽车制造业的应用约占机器人应用市场的40%。机器人在工业领域的应用,已经不仅仅是工业机械手的概念,还包括移动机器人,能完成物料的搬运、传输等。还有在洁净环境下工作的机器人,如芯片制造需要在真空环境下作业。在国防安全、科学探索方面,机器人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很多人类无法到达的地方,像水下、空中都要靠机器人来协助。下一步,机器人在日常生活服务领域的发展空间会更大,比如,教育、高端陪护、辅助康复等。可以给顾客端茶倒水的服务型机器人在餐饮行业已陆续批量试用了。机器人在消费领域的发展和工业领域不一样,会有突发式增长。

  环球时报:和发达国家相比,中国机器人的发展整体上处于什么水平?

  曲道奎:总体来讲,中国的机器人尤其是传统工业机器人的发展比发达国家滞后了一二十年,但由于互联网的突飞猛进,机器人产业现在正处在一个新的转型升级阶段。从全球来看,在新一代机器人领域,大家几乎在同一个起点上,中国有了赶超的机会。中国机器人产业要想真正在国际上占据主导地位,必须要有国际级企业。现在新松在市值上已经进入全球前三。我们是全球机器人家族最全的企业,工业机器人领域在中国最大,产品2/3出口国外;移动机器人全球领先;洁净机器人可填补国内空白,替代国外产品;服务型机器人跟国外齐头并进。机器人这种高新技术拿钱从国外是买不来的,逼着我们自己研发,整个研发团队占公司员工的80%。但在创新平台、品牌影响力、综合实力等方面,我们还处在发展阶段。

  环球时报:中国机器人产业的发展面临什么挑战?

  曲道奎:中国这些年突然成为全球最大的机器人市场,国外的巨头和小型公司几乎全部进入中国市场,很多企业把总部、生产基地都搬到中国。中国企业要抓住巨大的市场机遇,同时,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挑战非常大。中国企业现在普遍遇到全球产能过剩的问题,产品怎么能卖出去?关键要差异化、有竞争力。现在产品的生命周期越来越短,这就要求企业要有源源不断的新技术、新产品。另外,机器人、高技术产业的发展有几个要素:技术创新、产业链发展、资本链,三者要协同发展。

  环球时报: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未来,机器人的大量应用会不会带来就业矛盾?

  曲道奎:这要从眼前和长远分别来看,从眼前看,这个问题不大。中国这几年遭遇用工荒,很多制造业企业招不到人,机器人恰恰可以填补这部分劳动力缺口。另外,中国有一些危险、工作环境恶劣的行业比如爆炸品处置,以及需要在特殊环境下作业的行业,这些本身不属于人的就业范围,机器人正好可以把人从这些环境里替代出来,与人的就业没有冲突。

  不过,从长远来看,低技能劳动者肯定要被机器人替代,这也意味着,技术进步将带动人的就业进行转型升级。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必须要走这一步,我们必须面对现实。国家需要统筹考虑,对劳动力进行职业技能再培训、对再就业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真空期出台相应的保障措施。这些都是积极的做法,而不是为了人要就业,就限制技术的发展,限制新的生产手段的使用。▲

编辑:一然
首页 | 资讯 | 热点 | 关注 | 文化 | 财经 | 科技 | 休闲 | 图片 | 社会

Copyright © 2006-2024 聚焦中外网 版权所有京ICP备19019530号-1  帮助中心

电脑版 | 移动版